第二百一十七章 凌波微步(1 / 2)

岳不群不在多话,挺剑便向那老僧右胸刺去。

那老僧侧身避让,岳不群瞬间便发觉他左肋下便是一个极大的破绽。

他长剑未至中途,方向已然改变,径刺那老僧的左肋。

那老僧刚刚侧身,岳不群的剑锋已然指向他的左肋。

这剑来势甚急,情急之下,老僧“凌波微步”使出,一个踏步已然出现在岳不群的右侧。

忽见眼前剑光闪动,岳不群的长剑如同长了眼睛,直刺向他的面门,他这一个踏步,仿佛如同自己把面门送到岳不群的剑上一样。

他右脚一转,随即转向岳不群的身后,却感左侧风声袭来,岳不群的长剑如影随形,从左侧斜刺自己的小腹。

这老僧颇为吃惊,他全力施展起“凌波微步”,都避不过岳不群的长剑。

无论他的“凌波微步”如何神奇,再怎么躲闪,岳不群总能与他差不多时间找出他的破绽所在,发剑攻击他的破绽,让他不得不躲避。

他两人的武功原本只是相差一线。高手相争,争的就是这一线之机。

先前一场,岳不群被老僧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老僧抢占了先机,在老僧凌厉的攻击之下,岳不群腰中长剑始终抽不出来,很是狼狈。

这一场老僧托大让岳不群先行攻击,却让岳不群占了先机。

他的“独孤九剑”施展开来,有进无退,连攻数十招,那老僧只能一味躲避,井无余力施展“六脉神剑”反击。

转眼间几十招过去了,岳不群连续攻击了几十招,那老僧躲闪了几十招,这一丝先机一直在岳不群那里,老僧始终没有扳回来。

这场比试如同上场比试的翻版,不过岳不群和那老僧攻守异位,两人的处境也颠倒了。

老僧见岳不群剑上的招数,似是信手拈来,但偏偏威力极大,每剑都直指自己破绽之处,委实无法抵挡,而且他的剑招连绵不绝,直似无穷无尽。

“六脉神剑”原本就是极为消耗内力的功法,他上一场连续攻击岳不群数十招,其实内力消耗巨大。

他及时喊停,一方面是见岳不群使出了段家的“一阳指”,他想问个究竟,另一方面也是内力消耗过大,趁机平复内力的缘故。

如果岳不群再撑个十来招,老僧的攻势便会放缓了,那时他的长剑便能拔出来了。

而面对如今这种情况,老僧也发了狠,他倒要看看岳不群能攻多少招。

他索性不再去想着反击,专一躲闪岳不群的剑法,他就不信,这岳不群的剑法真就无穷无尽了!

又过了数百招,老僧已经额头见汗,气喘嘘嘘了。岳不群一柄长剑,始终在攻击。

老僧年事已高,与岳不群相斗接近两百招,虽然他一味躲避,内力消耗不大,但岳不群剑招犀利的很,他费神躲避,心神耗费却是巨大。

更恐怖的是,这岳不群的剑招居然还真是无穷无尽!

他却不知这是“独孤九剑”的特性,如果他能与之相持下去,哪怕一千招一万招也都有!

瞧着岳不群连续两百余招抢攻,却是仍然行有余力的样子,一点疲色也没有,显然这人的内力修为也是非常高强。

他心知再斗下去自己只怕要伤在岳不群剑下,于是大喝道:“住手!老衲认输了!”

岳不群长剑一横,收剑后退。

那老僧目露奇色,问道:“你这使的是什么剑法?”

岳不群道:“此剑法名叫‘独孤九剑’,在下蒙一位前辈传授。”

那老僧叹道:“果然是好剑法!先前老衲听你说过,这‘独孤九剑’是天下第一的绝顶剑法,老衲还是不信,现在一看,果是名副其实!”

岳不群道:“大师的‘六脉神剑’与‘凌波微步’也是天下一等一的绝顶功法,比之‘独孤九剑’也差不到哪里去”

老僧摇头道:“老了!不中用了,纵使有绝顶功法又有何用?终究敌不过时间!”

岳不群默然,不知道该如何劝解老僧。

就听老僧道:“闲话老衲就不多说了,岳施主请稍候,老衲这就将那两件宝物取来给你。”

说完,他便去到自己先前跪着的那个蒲团旁边,掀开蒲团。他张开右手对着地上运劲一吸,手上已经多了一块方砖,他将方砖放到一边,从底下摸出一个木盒出来。

老僧将盒子递给岳不群道:“那两件宝物都在里面,岳施主看一下吧。”

岳不群打开盒子,但见此盒子里面有一个隔层,将盒子隔开成两部分。

两边都用黄色绸布包裹着两个东西。他拿起左边的一个,解开包裹的黄绸一看,是一方玉玺。

这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正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他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将传国玉玺包好,放回原处。又拿起右面那个东西。

方一上手,便觉此物入手颇重。

他解开黄绸一看,却是一方金印,上面凋刻的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凋工精美,栩栩如生,底部刻着几个蒙文,岳不群却不认识,但他知道这是大汗金印无误了。

两件绝世宝物到手,岳不群满心欢喜。

他向那老僧行了一礼,诚心诚意的道:“多谢大师赠宝!”

那老僧摇了摇头道:“这是你应得的,自古宝物有能者居之,你胜过了老夫,按照约定这宝物合该你拥有。”

他问岳不群道:“岳施主,老衲见你的‘一阳指’指法尚未修至大成,却是何原因?”

岳不群赭然道:“晚辈机缘巧合下,得到此‘一阳指’功法。却缺少了最后一层心法,所以无法修炼成功。”

老僧道:“此功法你如何得来的?可否告知老衲?”

岳不群道:“此功法是在下自嵩山派手中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