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1 / 2)

“不错。”

“难得你有此心。”

思虑再三,老皇帝看着赵恒,语气平淡的夸了一句。

不是他故意偏心太孙赵炆。

而是一旦表现的对赵恒过于赞赏,落在群臣眼中,就更像是暗示。

谁不想做从龙功臣?更别说赵恒背靠圣人,到那时,就算赵恒本人没想法,也会被人在耳边鼓动,或者强行推上皇位。

但自古以来,储位之争何其残酷。

老皇帝是从里面杀出来的。

他对此再明白不过。

也正是这样。

他早早的立了太子、太孙,震慑其他诸子,不给他们滋生野心的机会。

但没想到,赵恒此时跑了出来。

而且表现还如此优异。

这才让他犯了难。

重赏,臣子会有想法,太孙赵炆及其身边辅佐者也会对付赵恒。

若是冷遇,就赵恒目前的表现来看,确实有仁君器宇,而且太子的子嗣本就不多,万一太孙发生点变故,赵恒也能顶上去。

最最关键的是。

赵炆和赵恒两人现在都还小。

若赵炆德行、能力不行,赵恒又有圣君气象,那就是让他做皇帝又如何?

反正都是自己的孙子。

正因如此。

老皇帝这才不冷不热的对待赵恒。

毕竟现在朝局,新旧两党斗争激烈,再掀起储位之争,江山势必动荡。

他这样做也是保护赵恒,储位之争一旦开始,兄弟情义都是狗屁,即便你不动手,别人也要弄死你,双方不死不休。

而此时。

听到皇帝这声不咸不淡的夸奖。

赵恒忍不住露出笑意。

连忙顺杆往上爬。

“孙儿谢过皇爷爷夸奖。”

“只是夫子曾说过,做人做事要知行合一,知道问题,还要解决问题。”

“故孙儿在此恳请皇爷爷给个名分,让孙儿做石泉县的县令,还有身边几位师弟,也赏赐个一官半职,共同治理石泉县。”

赵恒开口请求。

作为皇孙。

不能参加朝廷科举,考取功名,想要官职只能靠皇帝直接任命。

此时,听到这番话。

老皇帝和太子先是眉头一蹙,还以为他是想夺嫡,但很快便松了口气。

县令只是正七品官员,在百姓看来很大,但在他们眼中却小如草芥,毕竟大晋地大物博,有数十个郡,而郡下面又分若干个县。

同时,郡县亦有大小之分。

石泉县虽然靠近皇都,但户口、占地在郡县当中算是小的。

赵恒想当个县令。

以他的身份,其实是有些低了。

不过老皇帝却觉得刚刚好。

真要给大了。

反而不美。

于是,老皇帝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你想要官职,朕可以给你,但治理一方百姓,不是瞎胡闹。”

“若是半年内你没有将石泉县治理好,惹得百姓生怨,到时朕非但要罢免你的官职,还要重重严惩,以安民心。”

老皇帝的表情极其严肃。

他也想趁此机会。

观察下这位平日里不曾注意的皇孙,到底有几斤几两。

而见皇帝答应。

赵恒脸上瞬间露出灿烂笑意。

“多谢皇爷爷!”

“孙儿还有同门师弟,绝对不会辜负皇爷爷的恩赏!”

赵恒开心的没边,旁边的慕子白几人同样如是,只不过有一点很不爽,张嘴师弟,闭嘴师弟,谁老大谁老二还不一定呢。

只是一想到可以有机会实践。

也就没去和赵恒计较。

心中暗暗攒了一股劲,想要治理好石泉县,给皇帝、夫子,还有所有人看。

不远处,将这一切收入眼底的赵炆,心头怒火稍稍压下。

“真是蠢货,居然只要个县令。”

赵炆不屑的想着。

在他看来,要争,就争皇位,一个破县令有什么好要的。

自己要治理的是江山社稷,一地之民太小,一国之民才够他施展才华,果然,庶子就是庶子,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这样想着。

赵炆却是不打算放过赵恒。

即便这位弟弟对皇位真没有想法,但他本身的存在,对自己就是威胁。

若是他治理好石泉县,皇爷爷和父王两人又一时糊涂。

自己的太孙之位可就不稳了。

而就在赵炆思索着该怎么将赵恒踩落泥土,让他爬不起来时。

台下。

不少儒生思绪起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想要知道如何治理百姓,必须要了解百姓需要什么,而想要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到当地询问百姓。

苏圣之言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也是因此。

这些儒生决定效仿赵恒。

先到石泉县一探,而后若是赵恒不弃,求个差事来磨砺下自身经验。

这也算是苏圣所言的知行合一。

当然,还有一点。

赵恒既是苏圣的弟子,又是皇孙,若是德行、能力都可以。

将来未尝不可登上至尊之位。

到那时,有圣人指引前路,皇帝又是圣君,大晋百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他们也将名垂青史,辅佐圣君治理国家百姓、

而要是赵恒德行不足。

那就另当别论。

不远处,苏长歌看到这一幕。

知道赵恒已经半只脚踩进储位之争的泥潭中。

作为夫子而言,他希望赵恒当皇帝,这样方便自己执政,就像现在一样君臣同心,若赵恒不愿,那苏长歌也不强求。

因为到了那时。

谁当皇帝都对自己没有影响。

若皇帝想要造反。

那他便效仿周公,让皇帝垂拱而治。

至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苏长歌忠的从来不是君王,而是天下百姓。

更何况,文圣不是说过,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是君王造反,还讲个锤子的忠,总不能为了君王不顾天下百姓吧?

如此想着。

秦相的声音突然在宴会上响起。

“楚国公德才兼备,得大成至圣先师看重,又教出如此多俊才。”

“老夫佩服至极。”

秦相开口。

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露出厌恶和惊讶的表情。

之前严院长那帮腐儒能参加宴会,全是秦相和孔兴儒的功劳,现在孔兴儒倒台,秦相这是怕了,想要像苏圣服软了?

苏长歌也觉得有些奇怪。

接触过这么多次。

对秦辅他也有了了解,就是个心机深沉的官油子,有事绝不亲自上。

按理来说,孔兴儒这才刚倒台。

秦辅就是再恨自己。

除非失了智,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对付自己,这不找不痛快吗?

而此时。

只见秦辅缓缓开口道。

“听闻楚国公擅长诗词歌赋,所做诗词皆是当世一流。”

“今陛下赐恩,中秋佳节与天下俊才共赏明月,此等盛况,千古未有,楚国公何不借着酒兴作诗一首,也让我等大开眼界。”

秦辅一边吹捧,一边鼓动怂恿。

他的想法很简单。

苏长歌如今身处高处,一首诗作的再好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差了就会引来非议。

人一旦完美,只要犯一丁点错,都会被人给无限放大。

毕竟圣人怎么能有错呢。

所谓捧杀也是如此。

如今太学院被废,衍圣公被废,皇帝、太子、读书人、百姓又支持苏长歌。

秦辅知道,这个时候硬碰硬就是自取灭亡,想要赢,就要顺着苏长歌,一边捧着他,一边等待机会将他推下神坛。

圣人,不是那么好当的。

除此之外。

太孙那边也可以挑拨下。

如今这朝局越乱,天下百姓过的越不好,自己才有机会逆风翻盘。

这时,随着秦辅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