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西南决策(1 / 2)

“本王正在贵州和广东钦州集结兵马和粮草物资。”

五人凝神细听。

“赵大山为大将军,主力六万人,四万铳兵,一万骑兵,八千长枪兵,两千炮兵,另有辅兵一万(加掷石机)。”

从贵州出发往西,在普安州进云南曲靖,丁毅让赵大山准备打云南。

这边的兵马,都是打四川时留下的,有祖进忠、马涛两部两万人,加原大西降军四万人。

当初王卫忠从大西军中留下五万精锐,在四川整训,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

他们从四川进入贵州,然后到普安州集合。

丁毅会在普安州后面的永宁,替他们囤结粮草,准备一切。

“艾能奇跟着赵大山,为中军副将。”

“多谢王爷。”艾能奇连忙跪下,大喜过望。

曾经的贼军,现在终于变成朝廷军官了。

“这里是安南。”丁毅又指着广东西边:“永历时,我大明曾发动过征安南之战。”

“当时大片的土地纳入我们大明。”

“大明田赋由三千万石,达到三千四百万石。”

“但没多久,大明又放弃了安南,损失了大量的田赋。”

“安南现在正处于郑阮之争,南北对抗,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机会。”

安南现在分裂成五个势力,有后黎朝、莫朝、阮氏、占城、隆平等,其中最大的两家后黎和阮氏双方在原历史上1627年-1672年间打了七次战役,直到1677年方被后黎朝以协助满清平定三藩之乱的名义攻灭。

最强的后黎朝东征西讨,到处打其他势力,此时正是最弱的莫朝屡战屡败的困难时期,并倚附在大明广西附近,退守高平。

丁毅要李定国联合莫朝的莫明宗莫敬宇,打击后黎郑祚,找机会,灭了安南。

“李定国你为南路军主帅,率兵三万,从广东钦州进入安南。”

“钦州临沿海边,前期我已着广东布政使司在当地修建海港,大员和福建的水师都会支持你们,源源不断的兵员,粮草从大员和福建海路运到钦州。”

“因安南多山,有漳气,本王抽掉大员经验丰富的番军一万,加上两万福建和大员明军,后继还会有两万兵马从广东福建过来。”

“刘文秀为中军副将。”

“大员番将小米萨为先锋参将。”

“小米萨这一万番军,对山地战很有经验,应对恶劣天气和漳毒等都十分熟悉,在大员时,他们打山地战有多种方式,你要多听他的意见,稳扎稳打,用最小的伤亡,最得胜利。”

“打安南本王不急于一时,那怕两到三年平定都没事,关键是‘稳’。”

丁毅决定现在打安南,一是那边有大量的兵马,二是现在安南四分五裂,国内有五股势力,正好比较好打。

大明以前打安南比较艰难,但同样打下来了。

现在丁毅有大员番军在手上,他们在大员和生番打,全是山地战,环境比安南琮恶劣,绝对是经验丰富。

更重要的是,这边的兵马,都能适应当地的气候。

李定国也有点激动,这是让他领兵攻打一个国家,若打赢了,可是大功。

张辅当年因为攻灭安南,而封国公。

他想了想问:“攻下之后,如此处之?”

丁毅毫不犹豫:“当年张辅前后四征安南,从1406年打到1425年,安南降而复叛,一次又一次,逼的大明损失折将,最后放弃。”

“咱们打下安南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千万不要用礼仪之邦来对待这些野蛮人。”

“当地所有官员军将,皆斩。”

“所有降兵抓去挖矿。”

“迁移百姓到平原,进行囤田,安南有粮食高产地,对我们今后的粮食供应有大用。”

“凡遁入山林中者,以汽油烧之,寸土不留。”

“还有,本王打仗一定要赚钱,能抢的全部都要抢回来,一粒米都不能放过。”

“诺。”刘文秀好像有点高兴,因为这么干,肯定让人很痛快。

李定国想了想,又道:“永乐时,明军好像动员了三十万,连民夫在内,号称征兵八十万。”

“打了十几年最后都放弃了。”

“如今天下刚定,王爷以三万兵马入安南,会不会太仓促了?”

李定国也算说的含蓄,意思是怕兵少,会不会吃败仗。

“本王对本王的兵马有信心。”丁毅笑道:“时代不同了,现在打仗和以前也不一样了。”

而且当时的大明自认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很多事做的缩手缩脚。

对面一降,他们就当真,和sb似的,想以德服人。

丁毅肯定不会这么干。

李定国想想,也苦笑:“王爷兵马打仗,的确与众不同,难以抵挡。”

“安南打仗不要人多,人多反而碍事,那边难的是天气和地形,放心,本王的兵马,都善长这些,李定国你是有能力的人,只要不冲动,多听他人的意见,这大功,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