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学术报告会(2 / 2)

这么好的机会,那是一定要好好把握住,在他看来,刘一辰这么做简直是浪费了巨好的机会。

“现在距离45分钟学术报告时间还有25分钟,这次来到普林斯顿大学参加此次学术会议,接触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学游戏,这个数学游戏曾经在30年前于美利坚引起很大的反响,可惜那个游戏困扰了世界的数学教师、研究员整整三十年,至今都没能解开它,这就是著名的‘冰雹猜想’!”刘一辰对着会务组工作人员说道:“麻烦搬四块黑板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冰雹猜想’上最新的研究成果。”

刘一辰话一出,顿时台下不少人都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知道刘一辰准备干什么!

能来参加这场学术报告会,自然而然在数论上都是多多少少有研究的,哪怕他们主要研究方向不一定是数论方面,但是在数论方面的造诣绝对不低。

会议会务组的工作人员同样在好奇着,不过很显然他们碰到‘天才们’更奇怪的要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很快便照办了,从隔壁搬来了四块黑板。

“混账东西,他怎么可以自作主张,这里是什么地方,他以为是在燕园么,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批评教育他!”台下,田钢教授脸上变得很不好看。

冰雹猜想,他也是知道的,当初到美利坚留学的时候,他也曾经想过解开证明冰雹猜想,可惜对于这种很有意思的数学现象,他最终未能作出他的证明来。

也正是如此,他很了解想要证明冰雹猜想,并不容易,而刘一辰还只是大一学生,数论都还未学透的菜鸟,想要证明冰雹猜想,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开什么玩笑,若是冰雹猜想这么容易解决,其他学者早已解决了,毕竟解决冰雹猜想,代表着起码在国际上能够获得一有分量的数学奖项。

“谢谢!”对会务组工作人员说声谢谢,刘一辰手中握着粉笔,深深吸了口气。

随后,刘一辰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行算式,他则是进行了解释。

而就在他一丝不苟地书写着‘冰雹猜想’证明过程的时候,会场内的氛围有些躁动。

他们都没有想到,刘一辰说的并非是开玩笑,好像是真的。

要知道,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了,每一个领域都非常的高深,和一百年前、二百年前的数学是两码事,也正是如此,现在大家称数学为现代数学。

每一场学术报告会,大家都是提前打印了论文,看了好几遍好好研究一番,听学术报告会更多的是听那些自己没搞明白的论文地方,而不是一整篇论文。

现在倒好,刘一辰要用25分钟作‘冰雹猜想’证明,结果他们都没有论文可看,没有论文看这单单看那些写在黑板上的算式以及刘一辰的讲解,谁听得懂呢?

别说是参加此次学术报告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就是那些知名的教授,除非是研究过‘冰雹猜想’,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不然的话谁都听不懂。

这就是现在数学,同样都是学数学的,结果只是讲的话,很多人是听不懂的。

所以也是正是如此,数学家在一个数学领域造诣达到一定高的程度,几乎就代表着权威,代表着学术地位。

不过几分钟,坐在最后两排的学生模样的人,已经是收拾了东西悄悄退场了,没办法,实在是听不懂。

既然听不懂,他们更愿意到其他会场旁听或者与外面摊位的学者进行交流,这样才不浪费时间。

至于那些坐在前面的数学大牛们,倒是没有人起身,脸上也没有任何变化,他们参加的学术会议不是一次两次,各种情况都会遇到过,而且他们其实不是关注报告者本身,而是关注的是报告者拿出来的成果。

只是刘一辰前面所写的,他们都曾经试过,心中有数,所以并没有人有其他表情。

可是当刘一辰写到第三块黑板的时候,随着一行算式写出来的时候,许多人纷纷坐直了身体,露出了感兴趣之色,很显然以前他们有研究‘冰雹猜想’的,都是被困在这里。

证明数学猜想,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山峰关卡挡住研究者,而只要没有攻占山峰、关卡,是到不了下一步的。而只要没能完全证明一个数学猜想,那么就是没能给这个数学猜想大楼封顶。

这也是为什么,哥德巴赫猜想从1742年提出之后,至今两个半世纪,这么长时间里,也有人作出不错的成果,比如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9’,1924年德意志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1932年不列颠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4’,1956年华夏的王元证明了‘3+4’、‘3+3’、‘2+3’,以及1966年陈景闰证明了‘1+2’,哪怕陈景闰证明了‘1+2’距离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只有一步之遥。

可是这一步之遥代表着却是没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闰用了30年时间也未能完成这一伟业。而世界数学界用了40年依旧也没能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作出超越陈景闰‘1+2’的成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