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赤胆忠心窦长生(1 / 2)

当一次是巧合。

两次就决然不是巧合了。

这一份卷宗涉及的案件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同那一份开平王曹家案件一样,真正影响巨大的是背后的意义。

预想中的黑历史没有出现,自家师父赵无渡称不上一位善人,但也没有做下什么恶事,这一个案子是赵无渡五年前处理的,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没有冤枉一个好人,也没有放过一个恶人。

案件窦长生一目十行,最后目光重新移动回来,看向开头那短短的几行字。

真正有问题的是在这里,这一次案子不大,可要是追溯根源的话,影响可是不小,出事的王家如今已经没落,但祖上却是阔过,乃是开国三十六功臣之一。

而负责办案的赵无渡,涉及开国三十六功臣后裔,上面随意的一提,其来历也是不小,也是开国三十六功臣之一颍平侯后裔。

大周立国百年左右时,是太宗发动政变,开国三十六功臣大部分都被清洗了,保存下来的只是三分之一,是极少的一部分。

距今差不多有着一百五六十年,这一段时间对于普通人,如没落的王家而言,足以是改天换日,福海桑田了,家族武道有成的强者被杀,传承已经被收缴,失去了宗师绝学的他们,没有再起的可能了。

就算是其中长寿者,活一个八九十岁就不错,往昔一切都已经是过往云烟,活在他们记忆当中了。

要只是失去传承,未尝没有再起可能,毕竟天下宗门众多,可他们是罪人,受到了大周的打压,一直到高宗时期才被平反,几十年的压制下,结果可想而知。

王家如此,赵家也如此。

显赫的将门赵家,也不过是寻常家族,和王家不同,赵家不在抱团,族人四散开来,没有了自怨自艾的族人,日日提及昔日荣耀,赵无渡早年和普通人一样,对家族早就没有认同感了。

等到高宗平反后,再到王长恭大兴六扇门,赵无渡入六扇门为官,昔年一切早就不在意了。

窦长生目光看着卷宗,实则脑海中回想着自家师父,这两年来闭关修行,赵府都被自己当做老巢了,要是赵无渡有恢复昔日爵位的心,重振家族的野心,那么不可能一点端倪没有。

所以自家师父,是真的不在意了。

也对。

曹家那是开国长平王,赵家才是颍平侯,虽然加了一个开国,但也说明赵家祖上虽然也是功臣,但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来。

赵家能够被封侯,是自身实力不弱,外加跟对人了。

如今自家师父要是想要封侯的话,这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封国公也不难,只是要和大周绑定了,与国同休,当然这个国公含金量不如颍平侯。

爵位也分三六五等,不是国公就必然大于侯爵,这种因为实力敕封的,第一代还好,第二代袭爵后,封地大部分是要收回的,也就是名声好听,虚有其表,但王朝早年还是有太多的人需要。

毕竟是与国同休,富贵不绝,没有太大的权势,但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的富裕生活。

窦长生仔细回忆一番,记得颍平侯是跟随大将军陈无道的,他们是一个村子出来的兄弟,二者患难与共,大将军陈无道未曾练武前,二者遭遇不少风险,颍平侯为陈无道挡过刀的,是生死兄弟。

后来陈无道获得异人传法,自从一发不可收拾,颍平侯资质不怎么样,要是心性薄凉的给一个富贵就可以了,但陈无道是真心护持自己的小兄弟。

各大战役颍平侯都是参与者,虽然没有立下功勋,却也是无过,最后大战获胜论功行赏,也是不缺的,一路扯拽上了开国三十六功臣,成为了一名武道三品宗师。

这也是一代佳话,富贵不忘本,兄弟情义。

大将军陈无道死在了夺宫之变中,是被老梁王所杀,但陈氏一族和曹氏一族一样,没有被太宗皇帝清洗屠戮,他们和姬氏一族多次联姻,双方关系较为亲密。

所以是驱赶出了人境,颍平侯遭遇牵连,赵氏一族四散开来。

一个开平王曹氏案子,对窦长生触动没有,但再有颍平侯赵氏一族,幕后黑手的意思,如今已经表露无疑。

这是一个阳谋,换成往昔年代,赵无渡是死是活,太宗皇帝根本不在意,一位武道二品大宗师,对天下大部分人都很厉害,可在太宗皇帝层次,还是太弱了一些。

根本威胁不到太宗皇帝,天下局势平稳,大周秩序健全,想要出头那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没有机会。

历代圣人至尊,全部都是获益者,当赵无渡涉及到某个层次后,不需要太宗皇帝动手,圣人就会下手,而赵无渡要是无法修成武道一品无上宗师。

自然是留着赵无渡,彰显着大周的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