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得珠(2 / 2)

“不必了,老夫等自愧不如。”金袍中年缓缓道:“李姑娘请便吧。”

李莺淡淡道:“这一次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还真被你们杀了,这般大仇,这几个弟子就能扫平?”

“李姑娘你待如何?”金袍中年沉声道:“莫要欺人太甚,我们真要拼命,你也难逃一死!”

李莺笑了,轻轻摇头:“瞧瞧你那色厉内荏的样子,在这么多弟子跟前,不觉得丢人?”

“李姑娘你到底要干什么!”金袍中年却面色如常,平静说道:“划出道来吧。”

“那也行。”李莺轻颔首:“就看你们的诚意了。”

她说着话,瞥一眼自己的来处。

这话听着很耳熟,正是法空先前跟自己说的,说起来果然很爽。

“诚意……”

“想必你们万魔峰是有些宝物吧?”李莺淡淡道。

金袍中年暗舒一口气,沉声道:“略有一些收藏,……不如李姑娘一起前来观瞧?”

“然后利用机关灭了我?”李莺轻笑:“看来你们还不老实,没死心呐。”

“绝无此意。”金袍中年平静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拿出三样宝物来,如何?”

“十颗舍利算一样吧,剩下的且看看。”

金袍中年一扫其余三位同伴。

其中一个相貌俊逸的中年颔首,飘飘而去。

李莺清冷目光扫过十九个黄袍青年,他们正持剑怒瞪着她,却没有上前的意思。

实在是被李莺这一剑吓住了。

既然一剑能解决了内圈,一剑也能解决了自己。

天魔解离功一旦施展开来,生命力极强旺盛,宛如不死之人,修为会越来越强,直至杀死对手。

当然,施展过后,要卧床一个月才能恢复。

可死去的九人还没机会施展天魔解离功,已经被杀。

更重要的是,天魔解离功受到伤害越大,修为越强,遇强越强。

凭李莺这剑法,天魔解离功即使施展,也没有机会发挥其威力。

这个时候跟她厮杀,真的是白白送死。

他们一旦施展天魔解离功,会莫名的生出无穷斗志,浑不怕死,可没施展的时候,还是怕死的。

李莺失望的摇摇头,好像惋惜没能杀更多的人。

金袍中年沉声道:“李姑娘的剑法确实惊人,不愧是名满大云。”

李莺淡淡道:“我不是嗜杀之人,否则,今天就夷平你们万魔峰。”

“我们万魔峰可没那么容易夷平。”金袍中年淡淡道:“李姑娘的剑法固然绝顶,可我们万魔峰也不是没有杀手锏的。”

“哦——?”李莺顿时兴致盎然:“还有杀手锏?”

金袍中年刚要说话,破空声响起,随即三个金袍中年返回来,一共六个金袍中年。

李莺轻笑一声:“是不是大宗师都到了?”

俊逸金袍中年手里提着一个紫檀匣子,一尺见方。

而此时,十几个黄袍青年仍怒目相瞪。

他们既没有上前的勇气,又不甘心,只能持剑怒瞪,内心的愤怒如火焰。

李莺已然不把他们放心上,看向那紫檀匣子,淡淡道:“打开来瞧瞧吧。”

俊逸中年打开紫檀盒子,里面一共三个格子。

第一个格子里是十颗舍利。

第二个格子是一块白玉。

第三个格子是一串珠子。

这一串珠子不是佛珠,而是一颗颗兽骨所雕刻而成。

每一颗都是一个模样,有老态龙钟的老妪,有清癯的书生,有娇笑的女子,寥寥几笔雕得栩栩如生。

“这两样宝物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就看李姑娘你识不识货了。”

“至于这十颗舍利,却是前朝的和尚所留,现在已然见不到了。”

大云信奉的是长生天,是诸神,佛家几乎断绝,没有和尚与寺院,所以舍利都是前朝留下的。

法空知道,大云的前朝是大泽,信奉佛法,为护国之教,结果被大云所灭,佛家也跟着大泽朝一起湮灭。

法空的声音在李莺耳边响起:“直接留下便是,我全都要了!”

李莺内心暗哼一声:“你真够贪心的。”

她朝俊逸金袍中年颔首:“行罢,那我便收下这份心意,告辞。”

她伸手一招。

紫檀木匣合起,然后飞起,轻飘飘落到她手上。

她满意的点点头,目光一扫,淡淡道:“下一次若再有万魔峰弟子落到我手上,那就不仅仅是三样宝物了,我真要夷平你们万魔峰,告辞。”

她放了一句狠话,转身飘飘而去。

“师祖……”十几个黄袍青年怒瞪着她,看着她身影渐渐消失,扭头不满的看向六个金袍中年。

先前一直说话的金袍中年拍开小刀的穴道,淡淡道:“大丈夫能屈能伸,难道要白白送死?明知道不敌,还要硬冲上去送死,那也是白死!”

“可莫师兄他们……”

“技不如人,死了也不冤,武林中人难免有这一回。”金袍中年淡淡道:“你们今天能活下来是命大,相当于重活了一回,好好珍惜,拼命练功吧,不想再有今天的经历,那就拼命练功!”

“……是。”众人低下头,咬牙切齿,恨不得现在就回去修炼,练不死就死命练,一定要超过这李莺。

待有一天,要去大乾,打败李莺,将今日之耻十倍报之!

法空与李莺在一座山峰之巅汇合。

法空伸手接过紫檀匣子,满意的笑道:“收获不俗。”

“灭了他们一定能得到这些!”李莺哼道:“甚至更多。”

“那你就小瞧万魔峰了。”法空摇头。

万魔峰确实有杀手锏,真逼急了,玉石俱焚,李莺未必真能挡得住。

不值得如此大费周章。

他一边说话,一边打开紫匣盒,取出那串珠子,面露笑容。

万魔峰的人不认得这串珠子,李莺也不认得,自己却认得这串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