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牧场和接亲(1 / 2)

今后锦毛鼠别说叛变了,自己一个念头就能把他收进牧场里。

要杀要剐,全凭自己一念之间。

而且升级过一次的牧场,今后就能收容筑基期的灵物。

既然能加快修理速度,石仲魁试着再次提出升级,这次需要的功德变成了100。

能收容的灵物级别,也到了元婴期。

但修炼速度却不是十倍提升,而是变成了两倍。

但这其实也已经算是在作弊了。

牛马羊之类动物体重增加的速度,也变成了每天+30斤体重。

要是把鸡鸭鹅放进去,鸡鸭半天就长大,鹅也只需要一天就能宰杀。

这简直就是个超级肉食生产基地。

要是长大后,没被抓出去,则会一点点吸收灵气,往灵宠方向转变。

不过想大规模培育灵宠,可能就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培养出筑基期的灵物。

毕竟锦毛鼠就修炼了大几十年,才修炼到练气三层。

真那样,还不如重点培养。

毕竟别说练气期了,就是渡劫期的灵物,到了天庭也是炮灰。

石仲魁不由想着再次升级,而第三次升级的消耗果然变成了1000。

看着空间栏里还剩下的12001点功德,又不免犹豫了起来。

把功德花在灵物上,还真不如作用于自身实力的提升。或者留着回到天庭再说。

而且要是没猜错,第四次升级肯定是1万,这和游戏的那些套路有什么不同?

自己脑袋被驴踢了,都不会那么做。

功德越多,今后就越没人会随意打杀自己。

虽然因果之说,只要你魂飞魄散了,就什么因果都没了。

但功德这玩意肯定也会抵消别人身上的功德。

正想着就这么算了时,空间农场忽然发出灵气吸收,跟不上消耗的提示。

石仲魁立马在心里骂了出来。

目光也第一次放在农场里的水井上。

果然,升级成+1水井的消耗直接涨了10倍,变成100功德。

不用说+2肯定是1000。

好在1100功德花下去,虽然灵桃还是100天成熟,朱果也还是一年一熟。

但灵桃变成30个一斤的桃子,朱果也从五个增加到了15个。

既然到了这一步,升级农场的110点功德,想不升级都不可能了。

农场+2、牧场+2、水井+2。

桃子、朱果也全+2,蕴含的灵气果然增加了2倍。

仔细一算,等于桃子、朱果的收成增加两倍,功效增加了2倍,那自己的修炼速度肯定不止4倍。

好像也不吃亏,甚至赚到了。

甚至石仲魁隐隐觉得自己好像算错了。

“大人、大人?”

听到大兴都司阎桂祥喊自己,石仲魁回过神,就听阎桂祥说道,“所有账目已经整理在册。

粮食和鱼干晾干和烟熏之后,也可以运往户部的仓库。大人,您还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石仲魁下意识的看向一旁隐身着的大兴土地。

见他点头,这才放心下来的同意阎桂祥的话。

一群人见他这次如此好说话,心里不免放心了下来。

同时又有人后悔,没在稻子和鱼干上做点文章。

若是不影响石仲魁获得功德数量,他肯定不会像上次一样大动干戈。

可反过来,石仲魁铁定会弄死那人后,还牵连上他的全族。

只要子孙三代不能读书、科举,保证有的是官吏盯上他们家的田亩、家产。

即便侥幸能活下来,两三代后也只会是社会最底层。

------

又过了三天,把宛平那边的九千亩稻田也收获完,再次不出意外的获得了9千点功德。

石仲魁笑呵呵的看着空间功德栏里,显示着的19791的数字,这才不在肉痛前几天消耗掉的那些功德。

可没几天,他的表情又阴郁了起来。

今年受到自己影响,而跟着在稻田里养鱼的乡绅可不少。

按照大兴、宛平、昌平三地土地的计算,足足有5万亩稻田。

可真正到自己手的功德,居然只有2700。

石仲魁仔细算过之后,脸色很快阴沉的厉害。

即便因为不是自己亲自主持,而十倍减少的话,也应该是五千。

强忍着怒火,吩咐大兴、宛平和昌平的土地去查。

当天晚上三位土地遗憾的汇报道,“启禀上仙,小神三人查探一番后,才知道大兴、宛平、昌平三地的水田,并不是家家都增加了稻谷的产量。

而且大概有四千亩稻田因为维护不利,出现了稻谷不增反减,稻花鱼的收获也不理想的情况。”

大兴土地说完,宛平土地安慰道,“大人,仅仅一成不到的稻田出现问题,已经算是极好的局面了。”

石仲魁在心里算了算,很快明白除了减产的外,肯定还有不少稻田即便增产,数量肯定也不多。

最关键的是,这5万亩稻田可没有柳鱼儿、常白玉和土地公的看护。

乡绅们雇佣的佃户,照顾水稻和水田基本上没问题。

但让他们照顾稻花鱼,就得抓瞎。

即便大兴和宛平屯田司的兵丁们,受过官吏不少培训,再加上土地、柳鱼儿和常白玉的照看,不还是出现减产的情况嘛?

想明白这些后,石仲魁叹息一声,看来想刷功德也没那么容易。

而且自己最担心的,还是明年屯田司那1.6万亩的稻田,会出现功德大减的情况。

毕竟成功推广后,稻田养鱼等于变得稀松平常起来。

这寻常之物既然不稀罕,当然不可能再获得暴利。

不过,明年还得实验一次。

同时既然自己心里有疑虑,那就把目光放在开荒上。

甚至扩土上。

看着三位有些不安的土地,石仲魁笑着道,“三位协助本官主持稻田增产之事,可谓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本官明日便上报礼部和朝堂,为三位请功。”

三位土地顿时大喜,齐声行礼道,“谢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