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咏霖将大明军队里有军功有威望有名气的军将们都考察了一遍,然后召开军事部全体扩大会议,对人选进行具体商议。
最后为了实验民主投票的流程,苏咏霖还在军事部内召集上下全部官员,将拥有资格的军官和指导员的名字公布,限定十名军事指挥官和十名政工干部,让大家进行投票选举。
选择大家心中最有功绩和威望、对大明军事成就贡献最大、最有资格的那二十名军事政工干部。
最后,在一场耗时一个时辰的颇为新鲜的内部投票选举之后,十名最无可争议的军事将领和十名劳苦功高的军队指导员进入中央会议,成为中央会议代表,并且予以通报。
以他的无上威望,军队内对这一决定没有质疑的声音,些许牢骚也不敢大声发出,于是军事部的中央会议代表选拔是最早结束的。
然后苏咏霖又安排军事部内的官员们分组前往各大兵团驻军营地对民众代表会议的代表选拔工作进行筹备,约定期限进行选拔。
军事部工作组很快组建完毕,将苏咏霖的具体安排指示带到各大兵团驻地军营进行准备工作,准备在中低级军官和广大基层士兵的群体中选拔合适的士兵代表。
士兵代表的选拔也是有一定门槛的,比如立功次数,杀敌人数,立功等级,出勤率,识字数,精神面貌等等。
达到这些硬性选拔门槛之后,才能成为候选代表。
然后军事部工作组需要在军队内进行一定规模的民主投票,让士兵们选拔自己最心仪的、可以代表自己的士兵代表前往中都参加会议。
因为明军实际上是整个明国最早接受教育的群体,所以明军群体平均文化素养远超此一时期明国国内的其他群体。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着高度的纪律性和组织度以及责任心,以及苏咏霖引入的军事民主之风的浸染,具备民主投票的一切前提条件。
所以苏咏霖决定在士兵代表的选拔之中优先引入民主投票环节,进行实验,观察民主投票的运行流程,检讨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能在军队内把这一套流程搞得顺畅了,积累经验了,那么未来在工人和农民群体中的民主投票环节也就不会乱来了。
所有的一切都是第一次,所有的一切都是刚刚开始,有问题很正常,就怕不去搞,也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既然决定要推进大明成为工农之国、民主之国,那么这些事情晚办不如早办,尽快办理,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教训,将这些事情的流程全部确定下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军队的事情解决掉了,工部方面的中央代表和民众代表其实更好解决,三下五除二,该安排的就全部安排下去了,就等着部下执行给他反馈了。
于是,在一系列的工作安排下去之后,苏咏霖忽然发现自己没事情做了。
处理完改革工作之后,剩下来的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一些有固定处理流程的日常事务,不需要他耗费多少精力去办理。
工部方面,工部尚书时征是个优秀的官员,处理问题很及时,苏咏霖需要关注的基本上只是研发方面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时征都能很好的处理。
军事方面,也只有在战争发生的时候,他这个军事部主任才需要爆肝,才需要调动军队指挥军队打仗。
而现在没有战争,改革工作又全部做好了,只要等待结果就可以。
于是苏咏霖骤然闲了下来,还有点不习惯。
不得不说,长期超负荷高强度工作下来,除了给苏咏霖带来病痛和身体素质下滑的负面影响之外,也给苏咏霖锻炼出了超强的工作能力。
就算三十三岁的苏咏霖在精力方面不如二十三岁的自己,但是三十三岁的苏咏霖在处理工作的经验和能力方面也远超二十三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