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人选抉择,新的军情(1 / 2)

大元帝国麾下可不只有金国这么一个汗国,另外两国见金国在大乾占到了便宜,而大乾西北边防又异常空虚,他们就会抱着顺手捡便宜的心理,起兵叩边。

几个文官迟疑了片刻,也劝道:“陛下,若只是东北边关有恙,不过一地之灾,但若从西北抽调边军,令西北边防也薄弱起来,万一此后出了意外……”

话说到最后声音越来越小,李乾却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如果只是出了一出缺口,那大乾尚有不断派兵,将来犯之敌驱逐的空间。

但要是西北和东北这两大要命的边塞全都被攻破,那如今的大乾恐怕就有亡国之危了!

“朕知道了。”

李乾默默点了点头,他毕竟没经历过这种变故,方才还是有些急躁了,下意识就想把目前的可用力量一股脑地堆过去。

但眼下这么做非但不会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反而有可能露出更大的破绽。

他深吸一口气,也想明白了当下处境,在这种事上,李乾不会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行推行一些不合理的举措。

“此外,据军报上所言,嘉远关仍有七万可战之兵,再加上后方其余关塞的兵马……”

李乾顿了片刻,回想着自己这一年来处理的有关东北边塞的奏章,说出了一个数字:“还能凑出十三万兵马来。”

听着虽然不少,但这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才可能有这么多可战之兵,现在还剩多少人,谁也不清楚,必须得等后续的情报来到京城才行。

而且,如果要动用这些人,还要面临一个大问题。

下方诸多官员沉默了片刻,最后还是李靖开口道:“陛下,要调动这十三万兵马也并非易事,朝廷还是得派人前往边关,总领兵事抗虏。”

李靖说完后没坐下,而是就这样定定地望着李乾,仿佛在等着他做出决定。

李乾知道他的意思,他也知道其他大臣们都是怎么想的。

实际上方才在殿中久坐的时候,李乾就已经想过这个对他来说非常沉重的问题了。

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不管吴三桂究竟有没有明面上反叛,那他都已经不可信了,朝廷肯定要再派人去接管这数目庞大的残兵、统筹抵御金兵的事。

但究竟要派谁去呢?

李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正在吴国领兵作战的那些将领,但只是稍加思索,他就把这些人排除了。

边军常年戍边,都是些骄兵悍将,不服天不服地,有吴三桂这个地头蛇总兵撑腰,这些禁军统领过去后可能无法压服这些人。

而且还有可能形成新将旧将对峙的局面!

在金兵入侵的这个前提下,这样的局势无疑是非常致命的。

要派人,就得让一个非常有权威、能彻底压住吴三桂的人。

这样的人在朝中也不多,李乾想到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渊、杨坚、赵匡胤这三人。

但如果真要让他们出去领兵,李乾还是比较排斥。

这三人都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角色,如今在京城还算老实,可要是真出去就不一定了。

等他们成功抗击了来犯之敌,积攒了威望,原本高压下的平衡局势被破坏,再加上他们的禁军家底都在外面,顺势起兵、黄袍加身似乎也不奇怪……

但眼下他们三个也确实是最佳人选!

李乾的呼吸沉重了几分,一方面是有可能长驱直入的金兵,另一方面则是有可能起兵造反的李渊等人……

自从方才想明白这一点后,他就一直沉浸在艰难的抉择中。

抵御来犯的金兵重要,还是防备李渊他们重要?

但眼下显然没有时间再给他继续墨迹下去,李乾抬头向前环视一周,以前发现大臣们都在看着自己。

“的确要前人前往嘉远关。”

李乾顿了顿,转头望向另一边的李渊三人:“皇叔,大将军、大元帅,不知三位谁愿意担此重任,扫平敌虏,收复定颙关。”

他的话音落下,殿中的空气凝滞了片刻,文臣人群中有些躁动,随即被叫到的杨坚三人全都站起身来,齐声回道:“臣愿往。”

最后李乾还是做出了选择。

如果如果仅站在个人私欲的角度上,李乾可能愿意把他们三个留在京城里。

但眼下这种局面已经不仅仅牵涉到李乾的皇位是否稳固了,还有国家、民族的安危。

有这前世记忆的李乾下意识就想到了后金入关后,做下的种种骇人听闻的惨剧。

而如今这种事情就有可能在当下重演……这是李乾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家国与个人之间,李乾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

但选择之后,眼下又出现了新的争执。

有资格赶往嘉远关的可是有三个人,要选哪一个?

或许武将本人不喜欢战争,但不得不承认,因为有了战争才有了他们,有战争才有他们晋升的渠道。

而对于李渊三人来说,如果能指挥着击退这次的金兵入侵,收复关防,必将会赢得极高的威望和声势!

而且他们三人隐隐也是竞争关系,如果没赶上这次机会,恐怕就要被自己的对手拉开一大截差距。

所以,这次三人的语气都异常坚定。

一旁文官们之中的骚动更甚,似乎每个人都有些不同意见,但此时都保持了良好的克制。

李乾看着这三人,也沉默了片刻,开口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又没能说出口。

这次不同于上次出征吴国,以前不可能让他们三个同时出去。

不说别的,只要这三人在外面闹起了内讧,那还不如根本就不让他们去。

而且如果只有一个人出去了,剩下的两人都在京城,那还能借此限制一下出去之人的“雄心壮志”,让他不敢奋力一搏。

但如果三个人都出去……那可就真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李乾沉默着,李渊三人也在沉默,似乎在等着皇帝陛下的决定。

这种时候确实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李乾相信自己不管选哪个,另外两个恐怕都不会答应。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陛下,此时详细军报尚未送达,局势也不见得会崩坏到如此地步。”

秦桧突然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他继续道:“不如先令左威卫北上探听消息,同时行威慑之功,朝廷再行函至明国、汉国,请两国照应。”

“若金国理智尚存,想必便会自行退兵。”

东北边关的位置在明国与汉国中间,这个提议确实有可行性。

但在李乾看来,这更多是秦桧的一厢情愿。

大乾朝廷对其他诸侯国或许还有些控制力和威慑力,但对于秦汉明的影响……几乎就等于无。

明国与汉国或许会碍于道德情面,帮忙威慑金国,但却不见得能做到出兵的程度,甚至他们还有可能乐于见到金兵深入朝廷腹地。

不说别的,如果真让金兵打到了京城附近,只要一个起兵勤王的口号,就能领着大批兵马,直接杀到京城来。

而且汉、明两国在草原上也各有对手,也有源源不断的关防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