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也没有在殷元升官的问题上多问,瞥了瞥百姓们围着的棚子,一脸疑问。
殷元赶忙解惑道:“白天大军入城的时候,有百姓得知儿子战死的消息,当场晕了过去。恰逢太白山的孙神仙在此,及时施以妙手,才得以脱险。
百姓们得到了消息以后,纷纷聚在此处,请孙神仙瞧病,一瞧就瞧到了现在。
而且人越聚越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殷元说到最后,一脸苦笑。
以孙思邈的人望,以及名声,他搭棚问诊,来瞧病的人自然多。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聚越多。
倒不是说长安城内外的‘医疗条件’不好,而是长安城内外,医术高明的大夫们,几乎都是在服务权贵,很少有去帮穷苦百姓瞧病的。
穷苦百姓得了病,就只能去找那些赤脚郎中,亦或者半吊子的大夫。
但赤脚郎中和半吊子的大夫,医术终究是有限,瞧不了一些疑难杂症。
穷苦百姓们又请不起那些医术高明的大夫,也买不起好药,只能生熬,或者等死。
如今有孙思邈这么一位杏林的大牛亲自搭配问诊,他们肯定不愿意错过。
“孙先生应该带着不少稚子吧,他们现在如何?”
李元吉了解清楚了情况以后,看着殷元问。
殷元迟疑了一下,道:“臣在远处给他们搭了一个棚子,让他们休息,还派遣了几个将士看着他们。”
说完这话,不等李元吉再次开口,殷元急忙道:“搭棚子用的草席,是臣出钱采买的,看着他们的将士也是已经下值的将士。”
殷元这是担心李元吉问他一个玩忽职守,以及公器私用之罪。
李元吉跳下了马背,拍了一下殷元的肩头,宽慰道:“你这是做了一件好事,不用担惊受怕。”
殷元干笑着点了点头。
他也不想担惊受怕,但他见到了李元吉就莫名其妙的想到了最近长安城内的纨绔圈子里盛传的那句话。
‘惹谁也别惹齐王殿下,谁惹谁死。’
据说王君廓就是因为惹了李元吉,被李元吉一骨朵砸成了肉饼。
王君廓可是国公,跟他父亲殷峤的爵位等同,李元吉说杀就杀,可见多凶。
最可怕的是,李元吉杀了王君廓,不仅什么事也没有,反倒是受封为了河北道大行台尚书令。
河北道比李元吉此前管束的襄南道大了可不止一星半点,李元吉也算是升了。
杀国公还升官的人,没几个人惹得起。
“孙先生受我之邀,已经答应到我府上充任医官了。孙先生的人,也就是我的人。我在城内准备了一处宅院,你派人带着我的人,将那些稚子们带到宅院里去安顿。
记住,看好那些稚子,一个也不能丢。
孙先生这里,一时半会儿怕是也走不开。
但这么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元吉一边吩咐殷元,一边思量。
在吩咐完了殷元以后,也思量出了一个办法,“你再派人到远一些的地方,再搭建一些草棚,我会请太医院的太医,跟孙先生一起问诊。
你去告诉百姓们,此次问诊会持续七日。
期间所有的花费由我齐王府承担。”
殷元愕然的看向了李元吉。
传言中凶的吓人的齐王殿下,什么时候变成善人了?
李元吉见殷元愣愣的看着自己,又道:“愣着做什么呢,快去吧。”
“哦……”
殷元下意识的答应了一句,回过神以后,赶忙又补充了一句,“臣遵命。”
李元吉又对侍卫们吩咐了一番,让他们跟着殷元一起去做事。
李元吉答应了孙思邈,要将大唐版的医院推广下去,顺便也将孙思邈的医术推广下去,孙思邈既然起了一个好头,那他也可以顺水推舟。
七日义诊,足可以在长安城内外吹起一股子温暖人心的‘热风’,再顺势筹办一下‘医术交流大会’的话,就容易多了。
此前李元吉给李渊上过一份奏疏,希望李渊能答应能筹办‘医术交流大会’,李渊回信也答应了。
毕竟这种博名望的事情,李渊没理由不答应。
如今是该让李渊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李元吉并没有上前去打扰孙思邈,而是在明德门外找了一处瞭望哨窝了进去。
李元吉这一窝不要紧,长安城却因此炸锅了。
李渊刚刚睡下,恭礼门的监门就跑到了李渊的寝殿外请罪,说是李元吉闯宫了。
李渊被吵醒了,噼头盖脸的骂了恭礼门的监门一顿后,又暗戳戳的埋怨了李元吉两句,然后准备继续睡下。
有关于李元吉在朱雀大街上纵马的消息,也传进了宫。
毕竟,李元吉那么嚣张的在朱雀大街上纵马,言官们,以及帮李渊收长安城内各处风的探子,要是不向李渊‘汇报’一下,那就是失职。
李渊在得知了李元吉在朱雀大街上纵马的消息以后,就没什么睡意了。
派人去武德殿问了问,知道了李元吉请到了孙思邈到府上做官以后,李渊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