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迁民固边(2 / 2)

除了粮食,这些人口的安置也需要慎重考虑,如果全部安置在一起,造成局部地区外来人口过多,很可能会引起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矛盾。并且集中安置在一块地方,也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

当然如果将他们完全打散安置,也会造成这些人的惶恐不安情绪,影响当地的治安稳定,也会影响长沙的经济发展。

所以这六万人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孙绍原本想将政务就交给蒋琬和潘濬,但此事实在关系太大,他还是忍不住参与到对这些人口安置的讨论中来。

好在潘濬和蒋琬都是真正的治政之才,特别是潘濬,他在武陵郡治理郡县的经验对现在的长沙尤为重要。

古代历史上迁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情况是不会让居民有大规模迁移的,当然这事不是绝对,迁民固边一直是古代巩固边防的重要方法。

秦始皇曾经迁民三十万入河套平原,也曾迁民五十万南下入越,开发南方。本朝之初也曾数次迁汉民充实并州北部的云中、雁门等郡。

此事有法可靠,有例可依,所以对于饱读经书的蒋琬、潘濬二人并不是太大的难题,他们只需要借鉴先人的方法,同时稍加改动就可以形成切实可用的迁民方案。

他们经过讨论已经确定好了三个新民安置地点,一是长沙西部资水和沩水之间的平原;二是长沙城北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入口与汨罗江之间的平原;第三个地方是长沙南部漉水北部中下游的平原。

这三个地方共同点,一是远离长沙城,人烟稀少,有大量闲置的荒芜土地;而是都是在江河之间或边上,水源充足,便于灌溉。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军事影响。

这三片区域都在长沙外围的防御重镇边上,资江平原在益阳南边,魏延的荆南军驻守在此;汨罗江和湘江之间的平原就在罗县,是甘宁的驻军之所;漉水中下游平原在鹿浦县东边,是徐盛驻军的大本营。

在开垦初期可以顺便利用驻守在当地的大军,震慑新民中的不稳定人员,确保屯垦秩序;而在屯垦成功之后,这些人口就跟迁民入边一样,也会成为这些防守重镇的粮草后勤区,从这些地方向三大重镇输送粮草,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粮草在运输途中的消耗,也会由于粮草补给线更近,可以避免被敌人绕后切断粮草补给线。

最后从长沙全局来看,目前长沙十万人口有近七成聚集在长沙城附近,长沙郡其他大面积的县城都是地广人稀,经过这次迁民,可以大大发展长沙郡郡城之外区域的发展,并且将来随着这三片新民区域的不断扩大,不出十年就能让这三片区域与长沙县城最发达的区域连成一片。

不过二人还是在有些地方拿不定主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这些新安置居民的赋税政策。因为他们目前都是一穷二白,如果按照正常的赋税政策,他们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可是长沙如今以一郡之地养了精兵万余,如果他们提出对这些新民减轻赋税,孙绍会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