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儿洗了手,正往桌边过来,闻言微笑着道:“今日一整天都陪着黄大人在护城河的堤坝那里巡查,补漏补差。”
“晌午饭是黄大人在城里的一家酒楼订的,伙计送去堤坝上吃。”
脑子里幻想着那雨中撑伞吃饭的场景,吃到嘴里一半都是雨水,杨若晴的眉头就忍不住紧皱在一起。
“你还是个孩子,人家黄大人三四十岁,正当壮年,他扛得住,可你这小孩子的身体吃不消啊!”杨若晴担忧的道。
辰儿微笑着握住杨若晴的手。
“娘,你放心吧,我也扛得住。”他道。
“再说了,我也是很乐意治水的,这趟之所以出来游历,就是想要多学习些东西。”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各地的见闻,习俗,风土人情,”
“衣食住行,农商种植,水利工程什么的,我都想亲自去领略领略!”他道。
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杨若晴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快要炸开了。
“我滴个傻儿子耶,你勤勉好学,娘当然开心。”她道。
“可你小小年纪就学这么多,你不累吗?”她又问。
辰儿微笑着摇头,“当然不累,这是我的兴趣,我乐在其中,乐不思蜀,乐此不疲。”
一连用了三个成语来加强语气,杨若晴满头黑线。
“好吧好吧,娘说不过你,只要你自己觉得开心,身体也能吃得消,你就去吧,娘不扯你后腿。”
杨若晴笑着道,将辰儿按坐在凳子上。
“娘给你做了你爱吃的菜,来,多吃一碗饭,让娘开心开心。”她道。
辰儿欣然一笑,拿起了筷子。
刚夹了一块咕咾肉到碗里,他突然想起一事来,忙地放下筷子,对坐在对面的杨若晴道:“对了娘,今夜你帮我收拾两套换洗的衣裳吧,明日一早我要随黄大人去一趟建邺城往南五十里地的河川县。”
杨若晴正在给辰儿舀香菜豆腐汤呢,闻言,也赶紧放下了调羹。
“河川县?你去那里干嘛?还是治水啊?”她问。
辰儿点点头:“河川县因为地势缘故,是建邺城统辖的地界范围内,水患最严重的一个县城。”
“根据我们接到的最新情报,河川县已经有好几个村子被淹没了,大片的农田也也成了汪洋大海。”
“家禽家畜也是淹死了,很多村民们吃不上饭,也无家可归。”
听到这茬,杨若晴不仅想起了那一年长坪村发水患的场景,大家伙儿家里全都进了水,床啊被子啊啥的,都没了。
最后大家伙儿是找到了村南头土地庙那边一块地势高一些的地方,搭了帐篷避难,搞得跟海中鼓岛似的。
耳边,接着传来辰儿的声音:“治水,只是其一,还有就是要治人。”
“治人?啥意思啊?”杨若晴有点不解的问。
辰儿的小眉头皱了皱,“每逢灾难来临,每个人的行为都各有所异。”
“有的选择抱团取暖,互相扶持,一起渡过困境。”
“而有的人,则冷漠无情,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还有一类人,也是最可恶的那一类人,他们会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借着灾难,行不仁不义之事,扰乱民心,制造混乱,”
“建邺城的水势经过这几天的努力,基本上已被控制。明日我和黄大人这次去河川县,主要就是要整治那边的水患和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