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社戏(1 / 2)

“天下太大,我能力有限解决不过来。”杨遇安摇头道,“但在江左之地,凭借师傅师娘还有陆双的人脉,我还是有办法做些事情的。”

“原来你是想继续推行‘美田之法’,增加粮食产量。”琼花观仙子恍然,“确实,相比起北方眼下江南征兵较少,从事耕作的人丁更多,至少在江都附近,确实更容易推行新的耕作之法。”

“只是正如那翟让所言,《齐民要术》在美田肥田之法上已经登峰造极,你也无法做得更好。”

“确实如此。”杨遇安坦然承认不足,“只是《齐民要术》虽好,可仙子也随我游遍了大江南北,可见识过民间有多少农户,真的能用好此法?”

“你的意思是,《齐民要术》在民间推广不够深入?”

琼花仙子想起这段时间见闻,立即明白他的意思。

“是的,推广!”杨遇安点头道,“这个时代,生产力的上限就摆在那,短时间内咱们难有大的作为。”

“但上限归上限,《齐民要术》也确实堪称完美,可在民间推广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江南地区,因为水源充足,地广人稀,许多地方耕作方式仍相当原始粗放。所以实际粮食产量,也远远达不到理论的上限。”

“这便是咱们操作的空间所在:不必搞什么费力不讨好的科技变革,只需要将本来能够得到的最优解实现最优,便可以确保粮食增产。”

“我明白了,你是想通过你师傅师娘在民间推广《齐民要术》中的美田之法,然后捎带上‘琼花’之名,一旦将来丰收,后土祠必然香火更盛,解决你师傅一家将来生计。而吾名也因此被民间广为传颂。”

“大概便是这个思路。”杨遇安含笑道,“所以接下来,咱们便该想想,如何向江南的大小农户,推行新的耕作之法。”

“多造雕版印刷书册,向民间广发《齐民要术》?”琼花仙子提议道。

“在此番神游天下之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甚至还想过搞出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好发家致富。”杨遇安失笑道,“但现在我知道,这个思路多么可笑。”

“《齐民要术》面世已有七八十年,至今在民间仍推广不深,是因为这书印刷量不足,做不到民众人手一本的程度吗?”

这是典型的以后世现代人的眼光来思考古代的问题。

杨遇安心理默念道。

“不,比起印刷量的问题,《齐民要术》无法推广的真正困难,其实要更加基础:民间识字率不足。”

“普通农户,根本就不认识几个大字,便是将书塞到他们手上,他们又如何看得懂?”

实际上,如《齐民要术》这等农书,根本不是写给底层泥腿子看的,而是写给统治阶层的精英。

具体来说,便是管理农桑之事的官吏。

农官们看懂以后,再到治下乡野督导民众耕作,这便是俗称的“劝农桑”。

这件事,甚至还作为州县官吏每年都课考指标之一。

朝廷督促地方劝农,地方督促农户耕作,如此层层下压,实际成效如何,全看地方官吏水平,中间存在很大变数。

“若是如此,那咱们顶多效仿农官走乡下田督导农事,同样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啊!”琼花仙子迟疑道。

“谁说咱们要主动走乡了?”杨遇安咧嘴道,“咱们是后土祠,是祭祀神社,自然要发挥‘神’的作用啊!”

“你的意思是……”

“社戏!”

杨遇安目光炯炯,终于说出来自己的真正计划。

“社戏”同样是一个后世出现的名词,但追根溯源,它同样可以十分古老。